《淺談科普》【冰裂】是什麼?
水晶Q&A

《礦缺、冰裂、棉絮》 這三個是天然水晶最常被問到的問題,今天這篇文章會科普及解答以下5件事。
Q1莫氏硬度越高是不是越不容易摔壞?
Q2珠寶的「硬度」、「韌性」代表什麼?
Q3珠寶常提到的 斷口、解離。又是什麼?
Q4 都知道水晶冰紋是天然形成
那他究竟是不是內裂?還是只是折光?
Q5水晶裡的彩虹折光怎麼形成的?
文章內容很長,專業知識度由淺到深
感謝大家的閱讀觀看。
礦缺『冰裂』棉絮第一篇我們討論了"礦缺的形成原因"接下來開始第二篇。
「冰裂紋」大家知道冰裂紋是天然形成的,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。
我們先認識這兩個詞,『硬度』及『韌性』有人會說:「水晶不是很硬嗎,為什麼還會容易破裂摔破和摔斷?」
大家都知道『鑽石硬度10』,『水晶硬度7』但是硬度高不等於耐摔、堅固象牙雖然硬度只有2-3但韌性 非常好,低低的摔到基本沒什麼事。
"硬度"可以理解為 『耐磨度』屬於它表面的性質,在某個材質上刮他,硬度高的會毫髮無損,硬度低的會留下滑痕。
"韌性"可以理解為 「柔軟度』屬於材質自身的性質,他是材料抗禦發生。
『斷口』及『解理』的能力『斷口』及『解理』又是什麼呢?他是寶石學的兩個專業名稱。
斷口:晶質材料和非晶質材料中都會發生的破裂,其特徵取決於材料的結構和質地。可以解讀為『受外力影響斷裂後的部位』,類似於人的身體在受到外部的創傷之後留下的疤。
所有寶石的材質都可能產生斷口,簡單區分斷口的種類,可分為三類:貝殼狀斷口、參差狀斷口、階梯狀斷口。
石英屬於貝殼狀斷口,礦物破裂後,具有彎曲的凹面和凸面以及同心狀構造(請看圖1、圖2)
解理:由於晶格中某些方向上的原子鏈較其他方向的原子鍵弱,在應力作用下某些晶質材料會趨向於沿結構平面而發生斷裂。我們稱之為「解理」。
「水晶裡的冰裂紋」
網路上說法眾說紛紜,有人說是裂,有人說只是一種痕跡,有人說只是折光說法很多種,但都沒有理論可以來支撐。


Q1:水晶裡的冰紋「是裂嗎??」
冰紋確實是一種裂,行程水晶裡的「內裂」可能原因有很多
例如地震、高溫(熱力學就是能量守恆定律,他受不了溫度壓力就會造成能量釋放)、高壓、溫度不平均造成造成癒合、斷裂等原因。
但是要看是哪種形式裂痕,有一種情況是,先長出晶簇,過程沒有水經過就中斷生長,等有水再侵蝕表面在生長,就有可能產生像『金字塔』(圖3)或是「幽靈」水晶等等的共生體。
Q2:水晶裡的『彩虹折光是冰紋的折光嗎?』 為什麼有些冰紋有,有些沒有。
(圖4)照片中的七彩,其實是氣液共存的狀態,就是水晶行程的過程中,洞穴有水經過,水溫不需要太高常溫至30度上下,久了就會開始生長晶簇。當水晶內部空間填滿水的時候,溫度壓力達到液體跟氣態零界點時,就會形成液體的氣體,就是『氣液共存』。就是你目前眼中所看到七彩光暈,那個在儀器下是二氧化碳(液體形式存在)。

